5月底以來,中國南方地區經歷入汛以來,發生了今年以來強度最大、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降雨過程,已經有14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目前,已有24省(區、市),預計受災人數800萬人次。
截至6月15日,今年以來洪澇災害造成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24省(區、市)852.1萬人次受災,49.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7300余間房屋倒塌,13.8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06.7億元人民幣。
自6月15日起,新一輪強降雨影響我國多地,為了防止洪災損失擴大,遭受洪澇災害的省市地區應急管理部門第一時間發布應急響應通知并要求轄區內企業嚴格防范,必要時果斷停工、停產,停業、撤人。
另一邊,化工園區又迎來一波整治行動,化工管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格。
緊急通知!停工!停產!停業!
在國內疫情出現了反彈的同時,強降水天氣正影響著全中國。最近兩天的川甘陜交界地帶山區,需要格外小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同時,江南、華南的雨水也是尚未得停歇。
為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各省市紛紛出臺防洪措施:
??廣東:停工、停產、停業
6月13日,廣東省安委辦、省應急管理廳就進一步加強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發出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違法分包轉包和不落實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等行為。同時提到要結合實際,嚴格落實汛期安全防范措施,必要時果斷停工、停產、停業、撤人。
??廣西:啟動III級救災應急響應
在災害性天氣期間,要按規定立即停止室外高空作業,落實塔吊等大型起重機械抗風防滑措施,嚴防建筑施工事故發生。
??湖南:不能保證安全生產的,一律停工
湖南省要求重點要對結構安全隱患較多的早期人防工程、易堵易澇的經營性人防工程、在建的各類人防重點項目、配備抽排設備和備用電源進行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隱患,要制定嚴密整改措施,對不能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堅決停產、停工、停用。
??江西:對不具備條件、存在重大隱患的場所,一律關閉,責令停產、停業
??貴州:遇極端災害性天氣要采取臨時停工停產措施
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遇極端災害性天氣要及時啟動預案,采取臨時停工停產措施,及時撤出井下作業人員,確保安全。
化工園區大整治!上千家化工園區將消失!
近幾年,國家開展化工企業“退城入園”行動后,化工園區成為企業安身立命之地?,F如今,化工園區又迎來一波整治行動,化工企業太難了!
??江西:54個園區分類整治
從4月初起,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以問題為導向,深入一線為化工園區“把脈會診”,幫扶指導全省54個化工園區開展分類整治。
● 對入駐化工企業數量較集中、化工產業已初步形成集聚效應,但環?;A較為薄弱的化工園區,指導其按要求升級環?;A設施;
● 對入駐化工企業數量較集中、化工產業已初步形成集聚效應,但距離干支流岸線較近,且廢氣擾民問題突出的化工園區,鼓勵其進行產業布局調整并整體搬遷;
● 對入駐化工企業數量較少、化工產業發展未形成集聚效應、環?;A較為薄弱的化工園區,鼓勵其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調整園區產業布局,并撤銷化工集中區。
目前,彭澤縣工業園區等48個化工園區進入完善升級階段,贛州高新區紅金工業園一期實施整體搬遷,興國經濟開發區氟化工產業基地化工集中區等5個化工園區被取締撤銷。
??浙江:由1010個整合到150個以內
日前,浙江印發關于整合提升全省各類開發區(園區)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到2021年全省開發區(園區)由現在的1010個整合到150個以內(不含轉型提升的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園等),對未能納入整合優化、轉型提升的開發區(園區)原則上逐步予以淘汰撤銷。
??河北:A級化工園區整改不到位全部關閉
河北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將開展化工園區認定,于今年10月底前公布化工園區名單。
開展化工園區(含化工集中區)安全風險排查評估“回頭看”,進一步核定風險等級。對安全風險等級為A級的化工園區,原則上不得批準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并納入重點治理和監管范圍,限期整改提升,2021年底前仍為A級的要予以關閉退出;對安全風險等級為B級的化工園區,原則上要限制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2022年底前仍未達到C級或D級的要予以取消化工園區定位。
化企整改持續進行,多地明確關停企業!
化工產業的淘汰升級也并未因疫情停止。近日,多地公布今年擬關?;髷盗浚?/span>
湖北:2020年底前,關改搬轉化企?166家;
南通:2020年全市計劃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03家;
南京:2020年全市計劃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30家;
環境如此艱難!為何還是堅持化企整改?
相信不少化工人的內心看到這些什么化工關停轉產等信息,基本上的內心都是:疫情都讓企業如此艱難了, 就不能放過我們嗎?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生產模式。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由于重視程度、管理水平、治污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可能大不相同。所以實行化企分級管理,是可以的。
但環保、生產安全檢查等嚴查歸嚴查,一要?切切實實地檢查落地,不要搞得明明是生產安全月卻事故頻發如此尷尬;二是要?禁止為了“功績”全數一刀切。三、?科學規范化管理。
而作為化工人,要減少社會對我們化工行業的偏見,就要切切實實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共同維護化工人的聲譽。
最后,最近因為洪災以及2020年6月上半月國內PE裝置大修及停車裝置集中,僅僅半月檢修損失量達到約14.2萬噸,明顯高于往月同期水平。外加環保嚴查,化工人日子恐怕越來越難呀!
網友留言評論